一什么叫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基本临床特征为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主要在3岁前起病,2~5岁是自闭症行为最为明显的阶段。因为患者缺乏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兴趣,沉浸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故称之为“自闭症”。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二自闭症的发病因素
自闭症具有高度的临床和病因异质性, 由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三者共同作用引起发病。其中遗传因素占主导作用。此外,非遗传性因素也被认为参与自闭症的发生发展,如母孕期和围生期压力和多种生物学因素、有毒化学物质及污染物、感染、免疫、 代谢等。
三自闭症的主要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1)与人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2)独自嬉玩,不喜与人合作;3)通常不怕陌生人;4)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5)无恰当的身体语言;6)极少微笑、难相处;7)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
2.语言交流障碍
1)不会说话或说话迟,是就诊首位原因;2)半数以上患儿终身无语言;3)语言倒退;4)自言自语、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5)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6)你我他(人称代词)不分。
3.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1)重复动作(看手、转圈、摇晃等);2)重复行为(开关、排列、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同一首歌);3)重复刻板语言;4)强迫行为(睡眠、路线、排便、座位);5)对某些物件或事情(科学事实)不寻常兴趣。
4.认知缺陷
1)注意能力的问题;2)记忆能力的问题;3)想象力的缺乏;4)语言认知障碍;5)情感认知障碍。
5.感知觉障碍
1)触觉异常,表现在对物件的好恶;2)痛觉异常,多不怕痛;3)视觉异常:对特别图象的喜好或厌恶、喜欢斜视、倒视;4)本体觉异常:听知觉敏感,喜爱某些声音,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5)喜欢坐车、怕坐电梯、喜旋转。运动一般十分灵活。
6.其他表现
1)、多数儿童多动明显,来回跑动不知疲倦;2)少数(15%)儿童有癫痫;3)不听话、攻击、自伤、冲动、固执、激动等行为多见,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有关;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
四自闭症的治疗
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终生致残率很高,已经成为影响这类儿童健康成长的公共卫生问题。
1.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医学没有预防和根治自闭症的方法,但是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般6岁以前)对患儿进行长期系统的干预,可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2.选用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建议无论孩子是确诊还是疑诊,应及早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包括特殊教育训练、行为矫正、感觉统合及听觉统合训练、辅助性物理治疗、音乐疗法等。
3.药物治疗。尽管目前没有药物能够明确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但伴随精神症状的患儿可使用精神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可为教育训练创造更好的条件。
4.其他:目前肠道微生物治疗、基因治疗、手术治疗……仍在研究中。
5.坚持长期治疗干预。自闭症为长期慢性、甚至持续终生的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